听新闻
放大镜
因为阅读,我们相知
2022-06-09 14:17:00  来源:检察日报

  所有关于书籍、阅读的电影电视作品无一例外都是文艺片,也只有这一类影视作品可以承载那个关于文字和思想的世界。《查令十字街84号》《死亡诗社》《奥斯丁书会》《朗读者》《午夜巴黎》《书店里的影像诗》《诺丁山》……这里,就用三部电影来一窥究竟。

  1.

  故事发生在巴黎“左岸”一栋知识分子、上流人士扎堆的豪华公寓里。

  其中一位是门房老太太荷妮,她乍看之下不过是个终日沉浸于粗俗愚昧的泡沫剧、没有文化的穷寡妇,事实上却有着一般人望尘莫及的丰富学识,满脑子装的都是哲学、古典音乐、抽象画,还时常被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所以伪装自己,是由于她深信社会地位卑微的人将永远被拒于文艺殿堂之外。

  另一位是同一栋公寓的富家千金芭洛玛,她明明是个智商远高于同龄人的天才少女,却不得不整天在大人面前装笨,还计划着在13岁生日当天自杀。她从自以为优雅的成年人身上看透了生命的荒谬与空虚,害怕自己的命运也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

  这是“两只刺猬”。原著小说为《刺猬的优雅》,改编电影与之同名。“两只刺猬”彼此提防、回避,小心翼翼地试探;新搬来的日本绅士小津格郎亦觉察到了荷妮不为人知的一面,在他的引领下,不仅荷妮逐渐卸下卑微的伪装,芭洛玛也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与死亡。

  电影中,芭洛玛这样的孩子不受大人们待见,因为她总爱说大实话,总问大人们想逃避的问题。她那位神经质的妈妈甚至想把她送到心理医生那里去检查一下,她脑袋里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芭洛玛成天神经兮兮地对着树说话,大把大把吃抗抑郁药却丝毫不以为意。她也同样不喜欢大人的世界,她说她不想生活在玻璃鱼缸里。如果不是她遇到了门房荷妮,她13岁生日那天真的有可能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比12岁锋芒毕露的芭洛玛,50岁的荷妮显然已经被生活教会了如何安全地生活。在大厦里高贵的先生太太们的眼中,她是一个不存在的人。除了被贴上女门房的标签,甚至没有人会认出她的脸。她偷偷为自己设计了一间书房,她会一边喝茶,吃黑巧克力,一边读日本唯美派文学家谷崎润一郎的书。谷崎润一郎是《源氏物语》现代文译者,代表作有《刺青》《春琴抄》《细雪》等。在伟大作品的世界里,她让自己的灵魂自由放飞。当然这一切,都被她深深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人们看到的她,是她小心翼翼伪装出来的、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俗的胖女人。

  对此,荷妮洞若观火:“人们看到一个女门房看书就会感到害怕!”

  曾经,读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对女性更加危险。在相当长的人类历史中,识字是特权阶层的特权之一,舍此而外,识字的人尤其是女人就是一种“异类”,他们对男性世界是一种“天然的威胁”。

  小津先生与荷妮的初次见面,就因为都不经意说出《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句子而彼此心生好感,两个文艺爱好者强烈的磁场相互吸引。两人一穷一富,一个邋遢一个优雅,相互吸引的,是彼此阅读生涯中的积累沉淀。荷妮为小津改变自己的邋遢形象,她打扮起来优雅到邻居都认不出她;小津细心地为她做日本料理,送她礼服鞋子披肩,一起喝茶吃茶点看电影录像带。小津带给她的不只是生活中的一点温暖和企盼,更是她整个生命中不曾得到的尊重和理解。他成功地进入到她那个隐蔽的、丰富柔软的内心世界,欣赏到她独特的美丽和独到的见解;她欣赏他高贵的品质,欣赏他异于常人的宽广之心。

  那些日子里的荷妮是多么灿烂,所以当她的生命因意外而将结束之际,她没有难过与不舍。她已经知足于她所相遇、相识、相知而且最在乎她、懂她的两个人:小津与芭洛玛。她对小津说的是:“我的心像蜷缩成一团的小猫咪,我想跟你喝最后一杯清酒。”她留给芭洛玛的话是:“但愿你的未来与你的期许相当。”

  也许,未来的期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遇到了什么样的人。

  2.

  喜欢热拉尔·德帕迪约这位演员,是因为让他赢得奥斯卡奖提名的那部《大鼻子情圣》。

  德帕迪约曾经是一个失足少年,整日在大街上游逛。后来,他参加了一个名为“火车站咖啡馆”的剧团的巡回演出,同帕特瑞克·德瓦尔和一个艺名为“喵喵”的演员合作,从而走上了演艺的道路。每年,德帕迪约都有数部作品推出,其中不乏大量佳作《最后一班地铁》《情人奴奴》《罗丹的情人》《绿卡》《玫瑰人生》《与玛格丽特的午后》等等。1996年,德帕迪约作为一名硕果累累的演艺界巨星获得了由法国政府颁发、代表法国最高荣誉的骑士勋章。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是一部关于阅读经典的电影。

  德帕迪约扮演肥胖、粗鲁而不失善良的50岁男人杰尔曼,他住在母亲花园旁的房车里,平时打理菜园,和朋友们泡小酒吧,时而和年轻女友安妮特在小窝里浪漫温存,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苦楚:母亲在不想要他的情况下怀上了他,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老师因为他的愚笨而经常嘲弄他,哥们儿虽然喜欢他却又常常把他作为取笑的对象。所以,当女友说想要个孩子,他却因自卑迟迟不肯答应,导致两人本来亲密的关系突然紧张。

  偶然的一天,杰尔曼在公园里遇到了一边养着鸽子一边在大声读小说章节的玛格丽特。95岁的玛格丽特,坐在公园的长凳上,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是那么优雅与迷人。杰尔曼那一向荒芜一片的脑袋里开始嗖嗖地长出了植物和花朵。知识渊博的玛格丽特是一个退休的农艺学家,她几乎花了她一生的时间用来周游世界和阅读文学经典。杰尔曼喜欢那个文学的世界,他甚至在玛格丽特朗诵的作品中,找到了与母亲关系的结点……

  玛格丽特送杰尔曼一本字典,告诉他“你会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你在迷宫中走失……你停下来……你会做梦……”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中,处处闪动着加缪《局外人》的影子。那些细细研读过《局外人》的观众,看这部《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时,会突然会心一笑,而那些相类相通的悲剧情节会让我们被悲伤击中。

  《局外人》中玛丽想要与默尔索结婚,默尔索无所谓,结或不结都无所谓,全然一个局外人,当玛丽说很愿意认识巴黎时,她问默尔索巴黎怎么样,默尔索令人扫兴地答道:“很脏,有鸽子,有黑乎乎的院子。”电影中,杰尔曼则把这些改装了,十几只鸽子活得有滋有味,种满果蔬的院子生机勃勃——杰尔曼的巴黎看起来温暖闲适,充满希望。

  玛格丽特有一次朗诵手中一本书:“让人难以想象,城市中没有鸽子,没有树木和花园,见不到鸟儿飞翔,树叶凋落,换句话说,一个荒芜的地方。季节变换只能从天空中看到,春天的到来只能由空气质量判断,或者从那些来自城郊的卖花人他们手中的花篮里得知……”

  95岁的玛格丽特,是一位天使。

  3.

  玛格丽特送杰尔曼一本字典时,我想到的是《编舟记》,这是一部关于字典编撰的电影作品,改编自同名小说。

  玄武书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这项工作由阅历颇丰且行事一丝不苟的学者松本老师主持,谁知他最为器重的编辑荒木公平却到了退休的年龄,并且选择回家照顾病中的妻子。此时编辑部中仅有做事浮躁的西冈正志和临时工佐佐木。荒木和西冈多方物色,终于相中了营业部内不善于和人交往却对词语有着敏锐认知度,并且做事极为认真投入的青年马缔光也。编撰词典是枯燥而寂寞的,浩瀚的词语海洋中,马缔与同事们耗费了长达十五年的时间。

  一位影评人用了《不要跟职场人谈人生》这种难掩心中情绪的标题来评述这部电影:《大渡海》之空前,在于是一本“活在当下的辞典”:随时收录新生的略语、俗语、潮语。相信每一个现代人都有这种体会,如果你一段时间不上公共交流平台,“词库”得不到更新,恐怕就会沦为能读会写的新“文盲”。市井热烈的生活是语汇繁衍的活源,新生词奔流不息地涌进我们的视野和心智,粉墨登场,烜赫一时,从民间口舌蔓延到官媒刊头,击中既有词汇无法触及的意境。但这也就奠定了编撰者的悲剧:就算接力投放终生,它也是个无底洞,并永远存在缺漏和滞后。

  中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编撰,用了21年的时间;意大利秕糠学会的《意大利语词典》,足足倾注了20年的心血;法兰西学院的《法语词典》用4年时间思考如何推出一部能够媲美甚至赶超意大利同仁的词典,最终词典在55年后完稿;《新英语词典》于1858年动工,花了70年时间方完成……

  “词语的海洋汗漫无边,辞典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这就是“编舟”的意蕴所在。《编舟记》的剧情宛若温吞水一般,没有常见的黑白厮杀,甚至没有什么戏剧冲突,没有成功人士的热血激荡,而每一个撞击心扉的细节可能很多人无感。在沉静与寂寥中,一群如蝼蚁一样的生命坚韧地、无声无息地在字词的海洋中踯躅、穿行。

  “用手触碰词语,就像触碰世界的喜悦”。也许没有很多人理解这部电影,但是它会让有缘者泪流满面。

  编辑:管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