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老人的电话
2021-11-02 09:27:00  来源:邳州检察

  快过年了,广场旁边的腊梅花开了。一下班,我就提着相机,径直向广场的梅花树走去。 虽然已过立春,可天气还是那么的阴冷,来广场上活动的人也明显的减少。我也是因为业余时间喜欢摄影,才常来这个广场的,在观赏腊梅花开的同时,也能顺手拍几张腊梅花开的照片。

  每次来到这个离单位不远的广场,总能遇到一位形单影孤的古稀老人。今天,这位老人又早早的来到了这里,只见他依然坐在离梅花树不远的那个长条椅上,头压的很低,左手依然握着他的那部老年手机,右手手指哆哆嗦嗦的在不停的拨动着电话键盘,拨了几次,才把电话拨通。电话里,老人用那温暖热切的话语,一直不停的在说着什么,说了很久都不愿意挂断,好像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事,从他的口气和表情上,路过的人都能看的出,老人的脸上和心中都满是欢欣。谁知,刚一挂断电话,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了,还不经意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走的近一点,才看清楚,老人的眼睛里也似乎多了一份惆怅与失意。 天那么冷,风也有点大,老人却没有想走的意思,手里一直握着他的那部老年手机,就那么坐着,时不时的也在看着手机,就那么反复的,不厌其烦的看着。他的这些不经意的表情,与他身后那喜庆的氛围,还有街上热闹拥挤的人群,形成了一种很强烈的对比,也凸显了极大的心理落差。 其实,在老人打电话的时候,从语气中你是听不到有什么异样的,可只要注意观察老人的表情,你就能马上感受到老人那复杂的内心,时而是喜,时而有忧,时而平淡,时而不安。从每次通话的语言里,还有那深情的叮咛中,也能感觉到有许多的无奈与牵挂,这一切,都可以让你清晰的从老人的脸上捕捉到。电话里,老人每次问得最多的,还是什么时候能回来?最后,最无奈的还是那句:“要是忙,就别回来了,好好忙你的,我挺好的,等你忙完有空了再回来吧!” 每次挂断电话,老人都是一脸的茫然,甚至还有一脸的沮丧与恍惚,不知不觉,眼角也会有一丝湿润的泪溢出。看的出来,老人的孩子今年春节又不能回来了。

  天要黑了,空中也开始飘起了雪花,老人这才不情愿的把电话装进兜里,右手拿起放在长椅边的拐杖,左手撑在椅子边,试了几次,才趔趄了一下站立起来,稍后慢慢的,慢慢的,后脚跟擦着地,伴着哧啦哧啦的声音,挪动着有些费力的步幅,一摇一晃着向前走去。 路边的灯已经开始亮了,灰黄的灯光下,让老人留下了一串瘦长弯曲的影子。

  每天路过这里,我几乎都能遇到这个老人,好像他每天都会习惯的来到这个长条椅上坐一会,有时坐在这里的时间很短,有时也会很长,但每一次,老人的手里,都会拿着那部老年手机,眼睛一会看着手机,一会又默默的注视着远方。 从他每次挂断电话后,那暗淡无光的神情里,我也隐隐的能感觉到些什么,老人虽然穿着很好,可心里过得却很孤苦。后来,通过和老人的几句简单的交流,我才知道,老人家里条件不错,房子很大,生活富足,只是平时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在,心里感觉很空。老人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有时,只有每年春节才能回来一次,女儿虽然在本市,也是拖家带口,工作很忙,事情也很多,唯一能陪他多一会的,只是白天来给他做做饭的那个保姆。

  今天都是年三十了,雪停了,我提着相机,早早的踏着积雪,又一次来到了广场,想拍几张腊梅花的雪景。只过了一会,老人又一如既往的来到了那个长条椅边,不一会,又再度按着他的那部老年电话,可能这回接电话的还是昨天才打过的那个儿子,电话通了,老人却慌乱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有些不自然地说:“没啥事,是我按错了”。此刻,我怀着一颗很不平静的心情,瞬间拍下了腊梅花下,老人此刻的这一身影。 在这个万家灯火的节日里,也许,只有老年电话,才是这位老人的新年了。这次老人坐的时间很短,也就半个小时,老人把手机收了起来,缓缓的起身,就走到了公园的小道上,不一会,消失在马路上成群结队的人群中。

  过年了,我也该回家了。到了家里,看着电脑上老人那张坐在腊梅花下的照片,眼前又浮现出老人脸上的那些复杂无奈的表情,他手里的那部手机,那打电话的情景,还有他那苍老瘦弱的身影,让我的心好久都无法平静……

  此刻,想着老人的境况,脑海里也突然出现了一句“子欲望养而亲不待”的话来,不但想到了已经去世了很久的父母,也想起了将来的我自己。自从父母不在了,心里的那个家也就找不到了,每次回家,也只能看着父母的老屋而伤感与悲哀,甚至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流泪。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老人到底还能等待多久。

  从小我们就知道,父母是孩子温暖的家,不管飞多远,野多久,心都离不开这个“家”,渴了饿了,受委屈了,第一时间都会想着回到这个家,而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心疼和牵挂,还有希望和期盼。而在这个过年的时候,老人期盼来的,却只有失落和孤独了,他每天看到最多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唯一能时刻陪伴他的那部老年电话,还有电话里总想拨通又不能拨通的那份期盼……

  编辑:管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