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邮筒里的旧时光
2024-10-31 15:34:00  来源:检察日报

  下班路过刘伶路路口,瞥见邮电局附近的老邮筒,墨绿的颜色,直挺的腰身,一切都是记忆里熟悉的样子。

  记得上初一时,老师让我们猜谜语:“一个矮胖子,绿衣绿帽子;敞开大肚子,专吃纸片子。”镇上的同学回答——邮筒,老师说:“邮筒是现代版的鸿雁传书,你们可以给远方的亲朋写信,把写好的信投放到邮筒里,你也会收到亲朋的回信。”

  我刚从乡下转到小店镇上学,听了老师的描述,倍感新奇,便约几个同学一起去邮局看邮筒,对筒身上印着的四个大字——中国邮政,印象颇深。

  邮筒是心灵的收发站,收发着写信人的悲欢喜乐。它就像一尊笑呵呵的弥勒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你是喜气盈盈,还是悲不自禁,它都用它那能容天下事的“大肚子”全部接收,让你的快乐能分享,悲伤有宽慰,同时也把回信人传递的爱心、浓情蜜意又馈赠给写信人。

  大学时期,写信成了我生活当中的头等大事。我把自己想家、想父母的心情和乡愁全部融进信里,也把自己情窦初开的喜怒哀乐向远方的好友宣泄无遗。一封信写好了,还要选择信封,粘贴邮票,投进邮筒之后,想象着信笺像鸟儿一样扇动着翅膀,山一程,水一程地飞去……

  有无数次我心口像揣了只小兔子噗噗乱跳地跑到邮筒前,无比虔诚地投递出自己初恋的每一份心事;有无数次我徘徊在邮筒前恨不得将它的嘴撬开,看看里面有没有躺着我朝等暮盼的那个他的回信。

  在学校,骑着二八自行车来回穿梭的邮递员,是最受欢迎的人。他们的自行车驮货架上挂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袋,里面装着信件、刊物、报纸。他们穿着深绿色的制服,连车子也被涂上了同样的颜色。这叫“邮政绿”,象征着安全、环保、畅通。记得看过一部老电影,其中一个镜头我至今难忘——一个年轻的邮递员在一片油菜花盛开的小路上,潇洒地骑着自行车,铃声清脆,给人们带来远方的思念和希望。

  现在,我看着立于街边的老邮筒,依旧敦厚可爱,感谢它曾经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慰藉,那些亲朋的书信是浇灌我们长大的雨露,薄薄的信笺给予了我们人生最初的滋养。

  如今科技发达,信息快捷,很多弥足珍贵的旧物在渐渐消失,忙碌的我们已经无暇回味旧时光。写信的斟酌、等信的美好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遗憾。

  电子邮件、视频电话、微信通话等等,可以让你和一个人保持最频繁的联系,哪怕相隔千山万水,你也可以随时随地在各种平台上发布你的现状。表面上仿佛和世界拉近了距离,仿佛和大家息息相关,可不经意间,生活渐渐变成了表演,虚拟的舞台让人们是近了还是远了?信息化使得一切都没有了停留和喘息的时间,也没有了细细品味时光的悠闲与自得。

  倒是街边的邮筒让我体会到一种安静而又从容的力量,而邮筒里装载的那些旧时光愈加芬芳浓郁。木心先生在《从前慢》里写道:“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只是这从前,终究是与我们渐行渐远了,那遥远的车马邮件,如今在何方?可曾有一两件正奔赴在来我家的路上?我能否打开一封信,上面赫然写着“见字如面”?

  有些时光,慢一点,也好。有些记忆,守一生,都值。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阳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朱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