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成为一名检察人,是我人生独一无二的体验。只要我们每天坚定地向前迈步,未来一定是我们期待的样子。”
群众口中的“美女检察官”、青年干警眼里的“子涵姐”、儿子心中的“普法老师”……她,就是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以下简称“北京市检二分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全国行政检察业务标兵王子涵。
十九载如一日与法同行,一心扑在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一线。王子涵常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段出自《荀子·修身》的话来勉励自己,既要抱着坚定向前的信念,更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手头的事。
秉持为民理念,解开群众拆迁心结
“行政检察工作要面对行政机关、法院和相对人三方主体,如何才能在政策、法律和个人利益中找到平衡点?”谈起本职工作,王子涵说,要实现应勇检察长提出的“三个善于”的要求,就需要改变“坐堂办案”的传统模式,走出案卷、走出办公室。
2023年,王子涵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该案中,陈某于2000年承租了北京某村土地并进行建设,2020年,属地镇政府以陈某所建房屋系违法建设为由,对其作出《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陈某在半个月内自行拆除其房屋。期满当天,陈某房屋被强制拆除,陈某遂将属地镇政府起诉至法院。诉讼期间,镇政府否认实施过强拆,属地村委会向法院出具《情况说明》称系村委会对陈某房屋实施了拆除清理。一审、二审及再审法院均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镇政府实施了强拆陈某房屋的行为,故裁定驳回陈某的起诉、上诉和再审申请,陈某遂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我就不信我家都被拆了,还找不到个说理的地儿!”来检察院申请监督时,陈某拍着桌子对王子涵说。
“最棘手的案子确实是拆迁领域的案件,‘拆房子’放在哪个家庭,都是一等一的大事。”王子涵说,当时案卷材料显示,现有证据确实不足以证明镇政府对陈某房屋实施了强拆,但通过谈话,她感觉到这个案子仍然有疑点。
“因为陈某说他在拆迁现场明明见到了镇政府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丁某,而且还报了警,警察出警调查后也告诉陈某是镇政府组织的强拆。”王子涵介绍道。顺着这条线索,办案组调取了拆迁当日派出所的出警记录,核实后确认记录内容与陈某所说基本一致。
随后,为了搞清村委会出具《情况说明》的背景,王子涵走访了村委会相关人员。经过耐心的释法说理,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抗拒逐步转为配合,主动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提供了相应证据。原来,村委会是在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授意下出具了《情况说明》,甚至文书模板都来自镇政府工作人员。至此,真正的强拆人浮出水面。
根据调查获取到的最新证据,北京市检二分院决定对该案依法监督,向案件二审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二审法院全部采纳检察建议并立即启动再审程序,裁定撤销原一、二审裁定,指令一审法院审理此案,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得知案件得到审理的消息后,陈某感激地向王子涵说道:“感谢检察官能听我说话,不然我心里这疙瘩肯定就结下了。”
“办案过程中我就在想,村委会强拆的案件近年来愈发频繁,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如何才能彻底堵住漏洞,将个案办理经验转化为社会治理成效?”王子涵说,后来该院在给区政府制发的行政诉讼监督通报中,专门对近5年来的强拆案件进行了梳理,并给区政府提出了针对性整改建议,以推动其进一步规范强拆程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监督支持并重,拨开子女落户疑云
“作为一名‘老民行’,会时刻感受到本领恐慌,行政管理中的政策、法规浩如烟海,每个新领域的案件都是挑战。”当被问及作为民行检察领域的“前辈”有何经验传授时,王子涵的回答是,“要不断去直面挑战”。
2020年,王子涵刚从基层检察院调入北京市检二分院不久,一起因未成年子女落户申请检察机关监督的案件放到了她的案头——
李某、赵某是夫妻,二人育有两子。李某是北京户口,两个孩子随母亲赵某落户于京外,后李某两子向公安机关申请随父在京落户,公安机关以其材料不符合规定为由决定不予受理。孩子的户口事关学籍、社保等问题,李某一家只得与公安机关对簿公堂,后一审、二审及再审法院均认同公安机关的处理结果。
“李某在为孩子申办户口和后续的诉讼中,对户口管理领域的法规及政策已烂熟于心,谈话时他所说的有些历史背景我甚至都不太了解。”王子涵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感叹道。
为了准确把握案件事实,王子涵立即与公安机关具体承办人取得联系,了解到北京市子女随父落户需取得户主及房主的同意,但李某户口所在的房屋实际由李某兄弟4人共同继承,需其余三兄弟书面同意方可办理落户,但因房屋产权仍有纠纷,李某一家未能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应材料。
检察履职绝非机械地就案办案,虽然公安机关和法院的处理结果都没有问题,但调查中王子涵发现了另外两个疑点:一是两个孩子相差三个年级,且体态样貌均存在明显差异,但案卷中赵某户籍地妇幼保健所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却显示二人是双胞胎;二是材料显示,李某两子在京外的户口已被注销,注销理由为“消除重复人口”,此举直接导致李某两子变为无户口人员,即“黑户”。
带着疑问,王子涵联系了孩子的母亲赵某,经过耐心的劝导,赵某最终吐露了实情。原来,两个孩子相差3岁,原本开具有正规的出生证明,为符合当时计划生育政策,赵某托关系在其户籍地的妇幼保健所开具了虚假的《出生医学证明》,将两个孩子写为双胞胎。后来因办理随父落户受阻,赵某计划借助北京市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的相关政策实现孩子的进京落户目标,便申请将两个孩子在原籍的户口注销,但实施此举后两个孩子也未能符合落户条件,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掌握了案件全貌后,王子涵一方面对李某、赵某耐心地释法说理并阐明开具虚假证明的后果,二人承诺息诉罢访;另一方面,针对李某一家的现实情况,就赵某户籍地妇幼保健所出具证明和公安机关注销户籍的问题,北京市检二分院与赵某户籍地检察机关开展联合办案,向案涉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后检察建议被全部采纳,被建议单位及时启动整顿,对事件相关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和通报批评,并作废了虚假的《出生医学证明》。最终,孩子“黑户”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从纷繁复杂的乱麻中厘清解决问题的线头很难,每一个检察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去提升本领。”王子涵说。
践行工匠精神,笃学力行薪火相传
日常学习积累和长期办理大量的案件早就把王子涵“喂”成了办案好手。
2023年5月,王子涵作为北京市检察机关的3名种子选手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业务竞赛。“参加竞赛的选手以85后、90后为主力,我这个70后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说起参赛感受,王子涵对记者说。
备赛期间,王子涵既要见缝插针地挤出学习时间,也要处理本部门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同时还要扮演好母亲的角色,照顾好家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日在单位忙完,周末便拖着箱子去封闭集训了。那段时间正值儿子中考的冲刺阶段,我还和儿子约定,看看我俩这次谁考得更好。”王子涵说起这些时很淡定,似乎那些压力和疲惫从来都没在她身上停留过一般。最终,王子涵荣获了“业务标兵”称号。
参加完竞赛一回来,北京市检二分院便安排王子涵作了“热乎”的专题分享,将她的参赛经验传授给院里的年轻干警们。
在对年轻干警的培养上,王子涵确实有她的“独门秘籍”。“办案时随时可能收到子涵姐布置的作业,比如梳理该领域的立法沿革,或者司法惯例等等,完成后她还会细致地与我们一起复盘,对相关知识查漏补缺,就像又回学校上了一堂课。”王子涵办案组的检察官助理如是评价道。
作为支部书记,王子涵还创办了支部特色党建品牌“青蓝讲堂”,成为部门党建、业务的学习平台,供年轻干警们交流和锻炼。截至目前,“青蓝讲堂”已举办15期,形式涵盖了干警自主授课、外请专家、主题研讨等。“我们都喜欢叫她子涵姐,而且一般把她对我们的教导戏称为‘被子涵姐开光’。”部门的年轻干警告诉记者。
采访期间,记者发现王子涵书柜中的书都很有辨识度。书里整齐地贴着不同颜色的便签,方便随时翻阅。桌上一角摆着一个立式阅读架,放着一本哲学或人文历史书籍。“功夫在案里、功夫在平常、功夫在‘无用之处’。作为司法者,只有不断地接触案件,知识才不会荒废;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通过日积月累将法理、法条信手拈来;只有打开视野读些‘闲书’,才能对新鲜事物永远保持接纳和开放的态度。”王子涵分享着自己的读书心得,给人从容又充满活力的感觉。
“能够成为一名检察人,是我人生独一无二的体验。只要我们每天坚定地向前迈步,未来一定是我们期待的样子。”王子涵说到此处时,既像是谈从检之路的体悟,又像是给自己行稳致远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