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听证会上讲起“六尺巷”故事
2020-10-30 14:43:00  来源:检察日报

  

  承办检察官正在丈量争议隔巷面积

  本报讯(记者吴贻伙通讯员刘晨)“检察官说得对,远亲不如近邻,三十多年的邻里关系,总为这事情争吵确实不应该。我们同意达成和解。”

  “听了‘六尺巷’的故事颇有感触,我也同意和解方案,愿意达成和解。”

  近日,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芙蓉社区居委会会议室里,一场行政检察监督案件公开听证会正在进行。

  1988年,刘某、谢某夫妻与任某先后建房,成为了一巷之隔的邻居。按照两家与当时生产队签订的建房征地协议,生产队将两户宅基地交界处十余平方米的隔巷分别卖给了刘某与任某。这为两家的土地确权埋下了隐患。2004年,任某申请土地使用权登记,青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任某的征地协议,将隔巷土地登记在了任某名下。到了2015年,任某利用隔巷对自家厨房进行改造,刘某认为此举侵犯了自己的产权,关系本算和睦的两家产生矛盾。

  2018年9月,刘某、谢某以青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错误地将自己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登记到任某名下为由,向青阳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审理后驳回二人诉讼请求。同时,对二人要求重新颁发不动产登记证的诉求亦不予支持。刘某、谢某不服提出上诉,池州市中级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在安徽省高级法院驳回二人再审申请后,刘某、谢某到池州市检察院申请监督。

  由于案件时间跨度长,涉及纠纷的土地面积不大,申请人和任某都年事已高,而且双方作为老邻居原本关系很好,办案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凌训红多次到两家走访,并邀请青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双方所在社区人员共同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在确定双方均有和解意向后,池州市检察院决定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会前,池州市检察院专门安排人民监督员、政协委员、法律专业人士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听证员一起,现场测量纠纷地块面积,查看纠纷地块建筑物。

  “刘老、任老,你们有没有听过‘六尺巷’的故事……”主持听证的池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余世斌即兴讲起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劝解家人退让三尺宅基地,邻居深受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宅基地,从而产生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讲这个流传极广的故事,是想劝解双方邻里之间要以和为贵,在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邻里关系。”余世斌说。

  “六尺巷”的故事让有关各方深有触动。经过4个多小时的公开听证、耐心劝说和利弊分析,刘某、谢某与任某均愿意和解。在检察官及听证员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均分争议地块使用权,青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则同意按双方确认的土地界址更正登记。

  “这场听证会收获满满,不但化解了申请人与行政机关的矛盾,也化解了邻里多年的积怨,修复了社会关系,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政和,可以说是多方共赢。”听证员沈干文如此评价。

  编辑: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