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淮安市洪泽湖生态资源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审判及增殖放流活动(以案释法)
2018-12-21 09:33:00  来源:洪泽区检察院

  各位领导,媒体代表,渔民朋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全市首例洪泽湖生态资源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宣判,16名被告人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分别判处刑罚。稍后,在与会领导、同志们的共同见证下,利用16名被告人缴纳的8万余元修复费用购买的8万余尾鱼苗将被放流,增殖修复洪泽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论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洪泽湖的“子女”,少数人肆意索取,甚至疯狂破坏、掠夺资源。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3.29”案件的发生再次给所有人发出了警醒。

  一、“3.29”非法捕捞案件情况及其危害性。洪泽肩挑两湖,四面环水,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仅2017年洪泽湖渔业总产量就达5.01万吨,总产值高达23.9亿元,故有“日出斗金”之说。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为保护洪泽湖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每年从2月1日至6月1日都会发布禁渔公告,相关执法部门也会在一些重点水域实行禁渔区管理。渔政等执法部门每年还会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确保渔民群众能够知晓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

  2018年3月,吕友桂、吕万中等14个家庭24人在明知南三河水域(三河闸下游)为洪泽湖封湖禁渔期间的重要禁渔区域,仍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非法捕捞水产品达4600余公斤,销售给被告人严仕祥、严仕余贩卖至山东、安徽等地,非法获利29000余元。今年4月,我院在与渔政、水警等执法单位开展“两法衔接”工作时,了解到该案。鉴于破坏生态资源案件涉案人员众多,检察机关依法决定对该案提前介入,并多次与侦查人员会商,引导侦查固定证据。

  作为发生在洪泽湖封湖禁渔期间一起重大非法捕捞案件,涉案的吕友桂、吕万中等24人为满足一己之利,对国家发布的禁渔规定置若罔闻,不顾渔政执法人员的多次劝告和教育,采用《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淮安市辖区水域禁渔通告》等文件明令禁止使用的多层拦网等禁捕工具,大肆捕捞处于繁殖、生长期的鱼类,甚至“大鱼、小鱼一锅捞”,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而严仕祥、严仕余2名被告人,明知吕友桂、吕万中等人所捕水产品系犯罪所得仍予以收购,其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并与吕友桂、吕万中等24名非法捕捞人员共同破坏了生态环境。

  二、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条的规定,“3.29”案件涉案人员非法捕捞行为不仅对渔业资源造成直接损害,更对渔业资源增殖潜力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危害了水域环境质量,严重破坏所捕捞水域的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提起刑事公诉时,可以向人民法院一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由人民法院同一审判组织审理。

  鉴于“3.29”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严重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我院通过委托渔业资源专家对案件损害环境情况进行专家论证,科学研判和分析环境受损程度,依法在国家级媒体《法制日报》公开向有关组织及个人发出公益诉讼公告后,并就该案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三、举行公开宣判和以案释法的意义。“3.29”非法捕捞案件26名涉案人,都为洪泽本地渔民,其中很多人对非法捕捞,特别是禁渔期非法捕捞犯罪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有些人甚至对此类犯罪危害性一无所知。鉴于本案中潘付梅等10名女性涉案人员在犯罪活动中起辅助作用,且均为以捕鱼为生的湖区渔民,家庭条件较为困难。本着“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针对潘付梅等10名女性涉案人员,我院积极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惩罚仅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司法机关不仅要打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同时也要更好地宣传生态发展理念,共同维护和打造好洪泽生态环境。希望借助案件的成功办理,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让群众了解国家有关封湖禁渔、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意义。

  近年来,针对破坏洪泽湖区生态环境资源类犯罪时有发生现象,各单位主动履职,大力构筑“洪泽湖生态保护司法绿坝”,积极参与湖区生态综合治理和修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保护洪泽湖的工作不仅需要司法机关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共同付出。为此,我以一名司法工作者身份邀请大家共同加入保护洪泽湖的工作中,希望大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强湖区渔民等特殊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切实防止类似情况发生。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能够对检察机关推动的环境资源检察工作予以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编辑:李军